首页

上海女王Sm视频

时间:2025-05-24 18:40:25 作者:技术赋能 “人机双师”助力乡村学子共享优质教育 浏览量:18758

  中新网杭州9月20日电(曹丹)杭州西湖,北山街84号大院内,一片青砖小楼在浓荫下静静地伫立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——“五四宪法”就在这里诞生。

9月19日,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前。曹丹摄

  70年前的今天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因其在1954年颁布,史称“五四宪法”。

  “为了起草这部宪法,毛泽东主席和起草小组在西湖边度过了77个不眠之夜。”19日,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(下称“陈列馆”)党支部书记魏凌俊介绍,这部在最美丽的西子湖畔完成的宪法,因此有了一个浪漫的名称——“西湖稿”。

  踏着台阶拾级而上,仿佛步入了时光的隧道,不觉间来到了70年前。一段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历史,在眼前徐徐展开。

  “这里就是‘西湖稿’起草期间,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。”魏凌俊站在复原陈列的主席办公室内,指着一张长长的方桌介绍,“桌上叠放着苏联、罗马尼亚、法国、印度等各国的宪法单行本,都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广泛阅读和研究的,为的就是博采众长,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宪法”。

“西湖稿”起草期间,毛泽东的办公室。曹丹摄

  除了当年起草小组使用过的桌椅家具外,馆内还陈列着毛泽东批改宪法草案的手稿、北京杭州两地往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的书信、毛泽东在起草宪法草案期间留下的《看山》《莫干山》《五云山》等诗篇……

  70年前“五四宪法”的诞生历程,因这些文物与史料细节变得格外生动。

  “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起草,是杭州人民的幸运和骄傲。”魏凌俊自豪地说。

  据介绍,陈列馆自2016年12月4日正式建成开放以来,累计接待人数超240万人次,其中,青少年观众总人数超58.6万人次。

 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故事,为何深受青少年观众青睐?

  一方面,陈列馆内完整地展现了“五四宪法”从起草、讨论、通过到实施的“诞生”全过程,吸引观众走进来一探究竟。另一方面,陈列馆依托“宪法十进”活动,积极地走进企业、学校、社区和乡村,开展活动超600场次。

  “去年年底,我们创新开展‘国旗进校园’活动,把2014年首个国家宪法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带去了同学身边。”谈及去年12月,国旗入藏陈列馆时的场景,魏凌俊难掩激动之情。

  “国旗是国家的象征,也是宪法文本的重要内容。”魏凌俊表示,“同学们佩戴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。我们带领他们轻轻抚摸国旗,希望通过指尖传递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,让宪法从文本走进生活。”

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。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“五四宪法”起草过程中的繁忙工作与简朴生活,在历史中看见过往,有助于其自觉维护宪法权威、捍卫宪法尊严、保证宪法实施。

  每次活动结束时,陈列馆的工作人员都会询问大家:宪法像什么?

 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想象力:宪法就像一把无形的巨伞,时刻保护着我们;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它就像空气、水一样,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;宪法像一面高扬的旗帜,引领着国家前进的方向……(完)

【编辑:王超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CBA:山西20分大胜北京控股 领跑积分榜

此外,该县还策划有产业招商推介会、民族体育运动展演、民族文化非遗展示、书画摄影展、2024罗城半程马拉松等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。(完)

【澜湄印象】爱看中国剧爱吃中国菜 “00后”缅甸女孩想把中国故事带回家

中国增设专营外币兑换机构及设施 可换币种超40种

南丹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谭善亓表示,南丹县是白裤瑶族聚居地,旅游资源丰富,借助瓦依那乐队引流举办音乐节,旨在焕新文旅新玩法,提升南丹知名度,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南丹。

以“八个相统一”引领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

中山桥建成于1909年,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,也是黄河上建成的第一座公路桥梁,有“天下黄河第一桥”之称。黄河兰州中山桥段是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优选地,既可漫步饱览黄河风情,也可乘船于黄河之上激流勇进,还可于岸边茶摊坐饮观景。

中国海军第45批护航编队结束对马达加斯加友好访问

记者在现场看到,登录该系统后,客户经理只需输入企业名称,就可以立即获悉该企业的科技“硬实力”强度,得到“T1-T10”10个等级的创新能力评价。“目前该体系可对近80万家科技型企业进行创新能力评估,并进行差别化增信支持,有效突破了传统银行评估体系的局限,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。”建行公司业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